“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,擁護黨的綱領,遵守黨的章程……”這是義橋煤礦開拓工區黨員突擊隊成員在黨旗下的莊嚴宣誓,誓言鏗鏘有力,承諾擲地有聲,他們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上始終踐行著當初的承諾。
他們是不計回報的奉獻者。身為國企煤礦企業的共產黨員,骨子里就有不計回報的奉獻精神,“居之不倦,行之以忠”就是他們的初心。有這樣一位黨員,帶領工友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掘進難題,在現場安全生產工作中不斷改革創新,他叫王來芝。在井下總回風巷淤泥清理工作中,由于巷道潮濕、霧氣大、風大,皮帶空間狹小,無法利用機械設備(耙裝機)進行清淤,根據幾十年的工作經驗,王來芝及時轉變工作方式,把“機械化”作業變成“手動式”作業,將耙裝機換成排車,帶領工友加班延點人工清淤,提前4天完成了清理任務,保障了總回風巷的正常通風。在他的帶領下,工區先后完成了9個回采工作面和8條準備巷道的掘進工作。
他們是腳踏實地的奮斗者。一線青年多壯志,青春奮斗正當時。黨員突擊隊成員張旭紅,自20歲參加工作以來一直都在生產班摸爬滾打,由于身材瘦小,有人認為他無法勝任迎頭工作,但他不氣餒,不退縮,始終默默無聞工作著,如今已成為工區中堅力量。今年3-7月份,開拓工區承接全國首例干選設備硐室工程,該工程為15°上山大斷面(凈6.0mx3.7m,后期起底6.0m)伴隨巖石破碎頂板易垮落,面對這樣的條件,很多人都伸不出手、邁不開步。張旭紅毫不猶豫沖在前,帶領大家創下單班進尺1.5米的掘進新高度。在一線生產迎頭,他像單體液壓支柱一樣,能升能降還能承載壓力,在艱苦中堅持、在壓力中奮進,為身邊工友樹立了典范。
他們是兢兢業業的建設者。黨員突擊隊成員王文湖是一名掘進機司機,他有一句口頭禪“不想當區長的職工不是一名好職工”,也正因這句話,他一步一個腳印,從工人、骨干、掘進機司機、班長,逐漸成長為工區中堅力量。在3307工作面接續的關鍵時刻,王文湖不顧一切投入工作中,由于巷道環境濕熱,他身上起了紅疹,奇癢難耐,工區多次安排他休息,他總說“掘得快不快關鍵看司機,大家都不休班,咱哪能掉鏈子?”連續工作68天,在他和工友的共同努力,確保了工作面的正常生產接續。很多人不解,問他為什么這么拼命,他總笑呵呵地說,“沒有企業提供的發展平臺就沒有今天的我,我的工作激情和不怕困難、奮斗不止的狀態源自對企業的深厚感情?!?/span>
在礦山熱火朝天的生產建設大潮中,正是無數個默默無聞的奉獻者、奮斗者、建設者用自己的青春熱血喚醒了沉睡億萬年的烏金,他們拼搏奮進,砥礪前行,用一顆顆紅心將黨旗插在生產最前線,以實際行動為黨的二十大獻禮。
文丨李慧芝 劉德賞(義橋煤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