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幼兒園接孩子放學。路上,他問我,“老師說,有的小偷只偷別人的時間,媽媽,你見過這樣的小偷嗎?”
我說我見過啊,而且,這樣的小偷,特別特別多。孩子很詫異,說,我怎么沒見過啊。
當天晚上,我準備好了他洗刷的物品,催他快點來洗刷。正在玩積木的他,磨磨蹭蹭。我說,“媽媽等你5分鐘,你把正在玩的玩具收起來,我們一起洗刷”。5分鐘過去了,10分鐘過去了,甚至15分鐘過去了,他依然在叫嚷著“你再等我一下嘛,我就差這一個了......”
睡前,我跟他說:“你看,今天你就做了偷時間的小偷,偷了我20分鐘的時間”。
其實想一想,我們很多人都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著“小偷”的角色,偷著他人或自己的時間。
無效陪伴是偷了親人的時間。太多父母在帶孩子的時候,任孩子自己玩耍,他就在一旁抱著個手機,不停地刷,大有“相安無事,兩全其美”之態??膳惆榈囊饬x,在于“人在,心也在”,只有心在,才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不缺席。包括陪伴父母,陪伴朋友,亦是如此。
假裝努力是偷了自己的時間。多少人年初會在朋友圈里寫新一年的計劃,然后等著來年涂涂抹抹、簡單地改幾個字就還能接著用?多少人報名考試的時候信誓旦旦,“我要一年過三門,兩年過五門”,年年買書年年新,新了一年又一年?多少人的健身計劃是“明天我要開始跑步”?何必用假裝的努力去贏得旁人的點贊,騙來騙去,你偷的是自己的時間。
拖延散漫是偷了企業的時間。很小的時候,我們都學過“明日復明日,明日何其多?我生待明日,萬事成蹉跎?!笨蛇@句話放在工作里,就有了各具特色的解釋,有時候是“今天活太多了,這個工作明天再干吧”“這個方案還不成熟,等緩緩再說吧”“這個項目領導又沒催,等他催的時候再干也來得及”.......林林總總,歸結為一句話,只要能讓“明天”干的事,“今天”就樂得清閑??啥嗌倨髽I發展的良機也是在員工拖拉散漫、低效率下成為了過眼云煙,要知道,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,而不是把一切都推給明天的妄想者。
又到歲末。每到要為一年的工作生活作個總結時,總會有人仰天長嘆:時間都去哪兒了?時間都去哪兒了,你自己心里沒數嗎!它可能去了手機的短視頻或游戲中,也可能去了呼朋引伴的酒場里,抑或是昏睡不止的美夢,還有磨磨蹭蹭的拖延,總之,它沒有無緣無故地溜走,只是你毫不留情地將它拋棄。
文丨孟冉(躍進港)